在長年的品飲經驗之中,2004年的布根地紅酒是具有高度辨識性的香氣年份,它帶有一股特殊的未熟青澀草本植物香氣有人形容是臭青味,或是形容是波蜜果菜汁的味道, 喜歡者趨之若騖,不喜者則敬而遠之。

 

我則習慣說這是「瓢蟲味」,一開始大家聽得霧煞煞,現在常與我飲酒的朋友們也大多能輕易判斷出該年份的特色。

 

仿間大多書上或是酒商的教育之中,2004這種特殊的香氣多被歸類為因濕冷氣候導致葡萄或梗未成熟所帶來的“缺陷風味”,但幾年過去,回顧一些濕冷年份的布根地葡萄酒之中也未見如此嚴重的臭青氣息,如20072011

 

在林裕森老師於2014年的部落格文章雪松與瓢蟲裡,也以科學的方式說明了該臭青味可能是來酒液中的甲氧基吡嗪(methoxypyrazines),這種香氣因子在葡萄尚未成熟時尤其嚴重,同時文中也指出,除了葡萄本身之外,瓢蟲遭受驚嚇或交配時也會產生大量的甲氧基吡嗪,這不禁讓人更好奇其中的異同。

多年來,而股神祕的瓢蟲香,也都缺少直接的證據證實。

如同都市傳說般地蔓延在布根地的酒圈中…..

DSC_0301.jpg

我於2013年前往伯恩農業學校(CFPPA)短期進修,期間造訪多間酒莊,我向每個釀酒師或莊主提起這個關於2004年「瓢蟲味」的問題,絕大多數的莊主與釀酒師都表示這是無稽之談,直到某一天下午我們一行人來到莫瑞聖丹尼村(Morey-Saint-Denis)相當知名且頂尖的酒莊中,我不死心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礙於該莊主要求我不能透露酒莊名,因此我就不寫)

 

只見釀酒師收起笑容,嚴肅地問我是從何而知,隨後沉默思考了幾秒鐘說來,我帶你來看一個東西

 

只見他老人家走向一旁的小房間,將門打開,展示出位於門後的一張照片,告訴我:

「2004, 這是我從事釀酒生涯以來第一次看見這麼多的瓢蟲,簡直不可思議,且我們沒有能力篩選去除牠們。」

莊主特別拍照紀錄這一景象

20130610_163322.jpg

2004布根地夜丘黑皮諾葡萄榨汁前的照片(上圖)

紅色是瓢蟲, 紫色是葡萄, 夠多了吧!

我想這照片已經說明了一切,當年為了讓布根地以外的消費者能夠自然地接受這個特殊風味,在地人擔心蟲害問題被過度渲染而影響人們購買且飲用的意願,多不願意透露。

 

2004年的布根地年份已經夠悽慘,實在經不起再蒙上一層灰!”

 

 

時至今日,2004年的布根地葡萄酒經過歲月的熟成,許多已經發展出迷人的窖藏香氣,2018年的今天,2004優秀的一級園與頂級園都轉變得相當美味,是性價比非常高的年份。

 

 

然而你仍然可以發現有少數的酒莊在2004年不具這類嚴重的缺陷風味,但歸納總整後不難發現,愈強調自然且無人工干預的酒莊,「瓢蟲味」更趨於明顯(例如LeroyPrieuré Roch)。想想也是符合常理,若在葡萄園間使用了農藥或除草劑,敏感的瓢蟲當然也沒有機會靠近了,然而這個「錯錯得正」的現象也總是被酒莊強調「瓢蟲味」是釀酒技術欠佳或是採收葡萄的時機判斷錯誤導致。

 

崇尚自然的葡萄酒農們灰心避而不談這個秘密;使用農藥的酒農們則自豪地展現他們「高超的釀酒技術」。

 

而消費者呢?

也許只能任由酒商去包裝該年份的特殊豐富風味來增加一點銷售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e Hsu 許承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